潘丰泉 官方网站

http://pfq.zxart.cn/

潘丰泉

潘丰泉

粉丝:22353

作品总数:58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潘丰泉(曾用名:潘风全),1962年8月出生,籍贯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兼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艺术学院学位委员。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的同时...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贴近社会生活的17、18世纪荷兰绘画——兼论北宋的风俗写实绘画

 

/ 潘丰泉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在欧洲写实绘画道路上,除了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文艺复兴时期表现宗教救世题材作品之外,一些形成于1718世纪,尤其是以荷兰为主并覆盖北欧的以反映社会生活或平民情怀的小型写实创作,也一样是欧洲写实绘画精髓所在。不够,相比于西方这类艺术,在东方,就有北宋时期的风俗画表现,不仅出现的早,且艺术面貌也丰富多变。

 

【关键词】写实绘画1718世纪荷兰绘画北宋风俗画

 

在东西方绘画艺术道路上,一种技法的形成、发掘乃至成熟繁荣,始终是与作为健全写实绘画表现这一功能和作用,受到广泛重视不无关系。特别是当视觉造型表现手法已到极致的时候。

 

但故事还未就此结束。它还需要一代代画家继续沿着这一艺术道路和主张,对这一技法投以表现热情,以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才能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道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使之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能够真正发挥写实绘画功能的,就是在摆脱了以宗教题材作为当时绘画中心的1516世纪之后,被史论家称之为继文艺复兴时期之后,人文主义思想又一次觉醒的1718世纪这一重要阶段。

 

 

维米尔 女郎和水壶



如果从个人在特定历史作用看,文艺复兴时期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在绘画和雕刻艺术领域的成就无疑是举世公认的。三杰通过创作大量相关的宗教题材作品,从而展现了技法表现与艺术思想的高度统一性——将技术发挥与题材表现结合得尽善尽美,体现在对每一幅绘画作品所涉及的诸如形态与空间、结构与解剖的正确性,画面构图与明暗效果关系上,都有那么明晰合乎常理的透切表现,使之作为再现客观世界一切美术创作的经典样式,包括后来者竞相效仿的绘画样式。正是这些突出的艺术成就,使得它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美术史形成广泛的影响。

 


霍赫 荷兰人的院子



当然,作为人们对经典样式的推崇学习也好,或者从所描绘展示的现实画面如大量成熟起来的各种技法风格去作一一比较,文艺复兴阶段所形成的大量绘画作品,尤其在表现宗教题材方面取得艺术成就的同时,某些不足也渐为人们所察觉,至少在视觉领域的挖掘表现过程,有些狭窄。这不应该是文艺复兴绘画的全部内容,至少把它作为创作题材的挖掘上。事实上,当一切描绘宗教题材创作,只被用来作为皇室贵族与社会上层阶级服务的工具而盛行天下时,那么一切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准则,是其模式化的高度统一,显然,大部分作品在画面生动性与表现激情尚有不够之处。人们稍加留意一下,15世纪的意大利美术,除了特定的宗教主题创作之外,更多时候见不到艺术家触及其他题材的表现,如世俗生活画面,而这一些正是人们内心所渴望的——人们在严谨的生活中,还需要有宽松一些的艺术氛围,更广泛的视觉感受。

 

很快,这一局面将被改写。随着1718世纪的到来,一些新的审美趣味的出现,大都是因为艺术家的研究点和兴趣面的转移而逐渐发生变化。如已开始流行在北欧的其他绘画题材,专注于表现某种世俗趣味和内容的题材,那些再平常普通不过的画面已经纷纷出现。不难看出,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很多艺术家,他们一致拒绝了由15世纪意大利人还延续着那样一种古希腊人创建的审美标准,人们不再用那些宏大的华丽画面装饰自己的生活场所,也不需要全力以赴为上层社会的宫殿或教堂摆设巨幅的宗教绘画作品,即便有,那也只占很小的部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艺术现象,因为,由以往绘画题材只注重或满足贵族审美趣味这一角度,到走向更加关注普通大众口味的细微变化,是一切绘画创作真正进入到一种以人性化为艺术内容的表现阶段。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如何以围绕贴近平民大众与现实生活更加密切相关的题材领域,且具有以普遍反映世间温情画面为创作内容,如反映底层人物的肖像画和静物画、风景画,包括风俗画等等。

 

对于绘画创作题材,能够以围绕平民喜好的这样带有商业化美术现象去展开研究,一直以来总是有这或那的说法、观点。无论如何,它带动了绘画艺术向着更加宽广的表现面迈进,故不能以粗糙简单的眼光看待。当时,荷兰画家发现了艺术审美与社会市场需求关系的这一现象,且空间巨大,才有可能让原本属于贵族和教堂的绘画艺术开始从高高的台阶走下,进入寻常平民阶层的小小居室。那么,不同于1516世纪的巨幅宗教绘画,一些小幅题材油画创作,纷纷出现在当时的画坛和社会生活中。像画家哈尔斯用轻松活泼的笔触表现流浪的吉普赛女郎;而伦勃朗以他本人,或亲朋好友为描绘对象,创作的一系列肖像画,在对人物内心微妙关系的深入刻画上,感人至深,使之成为当时整个欧州写实艺术领域的最高典范,即使今天看来,还无人超越;另一位擅长风俗绘画表现的霍赫,则创作了让当时很多荷兰人为之迷恋的那样一种温和舒适的生活情景,展示了活泼温情的一面;至于画家维米尔,一位在风俗画样式的追求上不同凡响——令我们赞叹不已的一幅幅画面,他对画面各个细节的处理显得与众不同,如静态的构图、简括的造型、明晰的空间、优美的色调、匀净的光线,这一切的一切,组成了一个和谐静谧的绘画空间,它就像是诗的一种境象,如《倒奶的厨娘》、《拿水罐的少妇》、《画室》等。人们透过这每一幅画面的内容和看点,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时光是那么的平淡或又是那么的真实,容不得一点的虚假。

 

在荷兰风景画出现之前,整个欧洲的其他画坛还未触及表现。从这意义上讲,荷兰17世纪的风景画艺术,掀开了西方风景画创作崭新的一页。而之前意大利或其他地区相关宗教题材绘画,作为对古典样式主题内容考虑的需要,很长时期所谓的风景画,只是作为表现某个宗教题材画面的点缀而已,还无法成为完整独立的画种面貌出现,至使背景也处理得十分灰暗,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但是在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林荫道》一画上,空阔舒展的原野,挺拔的树林,以及那明亮的天空被刻画得如同一面明镜似的,这一切多么让人神往——一幅十分出色地歌颂了大自然顽强生命力的风景画杰作,画面调子清新明快,其艺术影响力长久不衰。

 

从上述这段由17世纪荷兰绘画形成的过程看,艺术家只有敞开胸怀拥抱生活,从五颜六色中获取表现与以往不同的各种社会题材,才能使艺术更贴近现实生活,这是所有写实绘画最终获得让人信服的魅力所在。同是表现人物,但常常是作品题材的人物身份角色,赋予画家艺术心态就有许多的差异,那些宗教题材中的圣徒圣母、教皇教主和各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总是让涉及此类画面的画家,以近乎虔诚般的仰视角度,战战兢兢地刻画,或小心谨慎地塑造。结果,所谓艺术个性总是被作为共性的一般附属物,难以成为绘画的主要形象一一在作品中清晰地表现出来。虽然,有的时候作为展示一种标准样式创作的需要,可能要放弃一些东西,不够,相关的艺术激情,却在这类被不断重复刻画表现的一个个题材中消失殆尽。而艺术精神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创造,再创造。当一个画家不停地去重复一个为以往有过多次表现且形成了一种标准样式的题材、人物或故事情节,最终只能是毫无意义的一般性简单复制,那是难以在艺术创作过程掀开新的一页,故就不需要艺术家任何时候都充满各种创作激情,盲目描绘就可以了。

 

虽然,我们不能以荷兰这段绘画创作的觉醒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此认为之后发生在其他地区的写实主义绘画,特别是后来1819世纪的绘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它的影响。不够,19世纪中叶的法国柯罗富有诗意化的风景油画,以及米勒许多幅以表现乡间纯朴生活又充满人世间温情的农民题材创作,包括以卢梭为代表的专门描绘法国乡村风景画的巴比松画派,或多或少找出他们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了来自17世纪荷兰绘画的影子,不管是题材或画面不同的艺术处理效果。

 

 

马远 踏歌图

 

当绘画一旦由过去只属于权贵教皇等上层阶级手中的专利品,开始慢慢地走下高高的台阶,此时艺术家的创作心情、心态,随之与所表现的平凡人物景物,一下子构成了一种平等关系,那么画家就可以非常轻松自如地深入到对象的内心世界表现。不管造型处理是否夸张变形,是否运用诙谐的笔触再现,而所有一切都很自然地体现了艺术家真实的一面,即把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完全客观真实通过富有艺术语言的精心表现,体现艺术家创作的真实情感,那么就可以撕开那虚情假意的一面,还艺术表现的真正面目。

 

整个欧洲写实绘画是从17世纪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通过告别宗教题材创作,转入如上所述的各种题材的多方表现阶段。但是,在传统中国绘画那里,就有了比欧洲绘画时间要早出四五百年多的以表现平凡生活情景题材创作的画面,包括人物或花鸟创作。如北宋李蒿那几幅表现民间风情人物题材创作《货郎图》、《服田图》、《耕获图》等,就已看出那时的画家十分关注现实社会的积极态度,通过一幅幅画面的具体描绘,形成了朴实深刻的思想内容。特别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画,更有许多对世间万象生动感人的刻画表现,到了南宋马远《踏歌图》,画面也是非常生动刻画了几个喜获丰收的农民手舞足蹈的人物造型等等。这些都对后来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物画创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两宋时期整个水墨创作在传统绘画史上,无论是人物题材,还是山水表现,都掀开了艺术史上崭新的一页,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艺术高峰期。而这些成就,是与当时整体艺术家的创作心态所分不开的。因为,之前的各种描绘宗教题材创作也非常盛行,这种状况,一直到了唐以后特别在两宋才有了较大的改观,当时的宗教题材创作,也大量出现在魏晋时期的如敦煌莫高窟壁画、麦积山壁画等等,其现象与欧洲绘画十分相近。不够,就是这一过程也要比起西方写实绘画形成的时间,要早出许多。

 

一位享誉世界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一书中,认为在公元1600年前,中国人无论那一方面,都要比西方人研究的早,而且做的更好。的确,就传统中国画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正好反映了这一点。

 

(作者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